熬出人生百味 張兆康


學徒生涯刻苦耐勞
難忘恩師教導提攜


環遊各地交流廚藝



巴黎是世界聞名的美食之都,即使隻身一人遊走街頭,也能聞到櫥窗內滲出來的甜品香味。從口感豐富的反轉蘋果塔到口味繁多的牛角包,從精致小巧的馬卡龍到酥脆誘人的小泡芙,這些極緻美味的甜品,總令人有一試難忘的體驗,浪漫甜蜜的感覺由舌尖湧上心頭。
Betty Fung,一位原本在機場工作的文職員工,憑著對烹飪的熱忱,工餘積極進修,學遍了各國菜式的烹飪要訣。決心當上主廚的她遠赴法國深造,踏進了世界名廚學校──巴黎藍帶廚藝學校的殿堂,修讀了一年甜品課程後,廚藝突飛猛進。後來,她回澳開設了自己的餐廳,精心炮製出一道道美食,成為備受矚目的新晉廚師。
遠赴法國巴黎學師。(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熱愛烹飪不斷鑽研
自小喜歡烹飪的Betty,中學時已經常到圖書館借書學做蛋糕,不時製作各式各樣的甜品給家人和朋友品嚐。Betty說:“家人都讚我做的甜品好吃,所以慢慢就培養了興趣。”
踏入社會工作,Betty依然熱衷烹飪,“放假時,我報讀了一家廚藝學校,把所有的課程都學完了,不止做甜品,還包括各國不同的菜式。”在五花八門的烹飪課程中,Betty認識了法國藍帶廚藝學校,在一次法國旅行中,她報讀了為期四天的藍帶課程,“課還沒上完,我已經覺得自己屬於這個地方,是屬於甜品的。”Betty興奮地聊起她的發展大計,“上完那四天的課程,我覺得自己要上一個更長時間的烹飪課程,進修自己的廚藝。我想開餐廳,這是一直以來的夢想。”
回澳後,Betty做了個驚人的決定,就是辭去原來待了超過十年、假期報酬都不錯的文職工作,目的是著手籌備下一次巴黎學習之旅。被問到追夢的過程中有沒有後悔?她說:“我情願嘗試不同的東西,也不希望原地踏步,只要事前做足準備功夫就好了。”
除了甜品,Betty還喜歡鑽研其他不同的菜式。(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遠赴巴黎進修廚藝
“本來我只想報讀藍帶的初級課程,還想用最短的時間完成。我最初報讀的是三個月的濃縮班,但一個半月已滿師。我想繼續進修,就讀了中級和高級的甜品課程。”結果Betty在巴黎藍帶廚藝學校,讀了將近一年,學會了超過100款甜品。
要入讀藍帶廚藝學校可以上官網直接報名,但不是輕易可入讀,因為還要視乎經驗及入讀理由,Betty稱:“入學申請需要提交一些作品照片,最重要是一篇自我介紹,解釋為何想入藍帶學校。”過了第一關,才是挑戰的開始,隻身去到陌生國家獨立生活,適應當地文化,辛苦過程只有自己知,秘訣是:堅持!Betty稱:“要考入去不是最難,最難是堅持,上堂不會有筆記派,老師講法文旁邊有個英語翻譯,學到幾多全靠個人領會,下一堂便要自己做在上一堂教過的甜品,並要在指定時間內完成,每一個甜品都會計入學期的分數,有時一天內要上十二小時的課。”
Betty醉心烹飪。(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學習期間,Betty答應自己每星期去品嚐一次米芝蓮餐廳美食,由一星到三星,她全都試過,餐廳負責人知道Betty在巴黎學習廚藝,還會熱情地邀請她到廚房參觀。她說:“雖然偷不到師,但讓我看到了法國人對待食物的認真態度。廚房其實是集體工作,我看到廚師們很好的合作精神,也能了解到他們廚房裡的運作。”
這一年的巴黎學習之旅,讓Betty品嚐到她認為最好味的檸檬撻,並為之着迷。製作檸檬撻的主廚出書,她還瘋狂到排隊拿簽名──沒錯,廚師出書,熱愛美食的法國人會排隊向主廚索簽名。這也是Betty到法國學烹飪的最大感受和得着,“在澳門,大家通常會認為你讀不成書,才去做廚房,廚房的工作離不開刮薯仔等雜務;但在法國,廚師很受尊重,他們就像一位藝術家,視每一道菜式如藝術品般認真看待,日夜鑽研。
在巴黎品嘗過出色的檸檬撻後,Betty決心做出同樣美味的檸檬撻。(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品嚐過“最好味”的檸檬撻,Betty決心回澳做出同樣美味的檸檬撻。她也真的做到了,這一道甜品,成為了她餐廳的開業主打。她說:“在法國,餐廳只要有一兩款出色的甜品,就能支撐起整間餐廳,但由於飲食文化不同,在澳門就不行了,所以我的餐廳除了主打甜品外,還有其他法式美食,例如法國蝸牛和鴨肝、鴨胸。”
法國鴨肝配焦糖無花果、藍苺醬,色香味俱全。(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做足準備圓開店夢
開餐廳,是Betty夢寐以求的心願,在巴黎學烹飪的最後日子,她飛往法國不同地方尋找食材,也沿途物色適合佈置餐廳的擺設。Betty本想回澳後到餐廳當實習生,待熟悉餐廳的日常運作後才開設自己的餐廳,但在機緣巧合下,她認識到麗思卡爾頓酒店Ritz Café的主廚,並獲邀進入其開業團隊,成為靈魂人物之一。雖然Betty的餐廳夢延後了,但在Ritz Café接近一年的工作中,Betty熟悉了各款菜式的做法,也了解到整個餐廳的運作,為開設餐廳做足準備。
對於佈置餐廳有講究。(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餐廳開業至今只有兩年,成績已備受肯定,去年更與“光影節”合作,成為兩間光影餐廳的其中之一。在光影節期間推出光影晚宴,顧客不止品嚐到Betty親手製作的法式晚宴,還可欣賞配合菜式和環境的光影投像。Betty表示,為了配合這場視覺與味覺結合的晚宴,她足足籌備了兩個月的時間。
本澳飲食行業競爭激烈,怎樣做才不至被淘汰?Betty仍是那句話:“做足準備功夫”。Betty對餐廳的各個部份運作都十分熟悉,以及不斷鑽研新菜式和甜品,由一杯咖啡到一道法式蝸牛,她都一絲不苟,用心炮製。
Betty坦言對烹飪充滿堅持和執著,“餐廳最近推出的薰衣草檸檬撻,不像一般的做法加入薰衣草的香精或香油,而是加入由法國訂回來的薰衣草,微酸的檸檬滲透着薰衣草的清香,令味道更清新。”
Betty認為,機會是留給有準備之人。(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藍帶廚藝學校連結: https://www.cordonbleu.edu/programmes/zh-hant
我們每天都接觸音樂,用“小寶寶”歌來哄嬰兒睡覺,生日時唱生日歌慶祝,失戀時聽着最慘情的歌大哭一場......但有沒有想過音樂還能作為一種治療方法?畢業於美國堪薩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Kansas),主修音樂治療的陸妤媛(Vivian),回流澳門成為首位在醫療體系執業的音樂治療師,與我們分享音樂治療的力量。
Vivian是澳門首位執業的音樂治療師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Vivian也是港澳第一位獲得初生兒加護病房音樂治療專業資格的治療師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成為註冊音樂治療師後,開展音樂治療服務。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享受工作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同老友記一起玩音樂(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Viaian經常在講座中推廣音樂治療,並與觀眾互動,圖中音樂治療師正與觀眾進行音樂應用。(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複雜多變的大自然是萬物生長的大舞台,我們自古以來向大自然學習生存與解決問題。但一直接受傳統教育,在城市中成長的一代,只是長時間對着書本,由老師教授知識,容易忽略心理成長,於是在面對困難時,往往變得不知所措。體驗式教育,這個有別於傳統教育的名詞,它是甚麼?又帶給我們甚麼?從事體育教學工作超過廿年的鄭智明(鄭Sir),與我們分享體驗教育的內容得着。
鄭智明從事體育教學工作超過二十年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鄭Sir(左)感激生命中遇上謝智謀老師及師母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台灣雪山標高3,886公尺。出發前,鄭Sir與同學特地進行體能訓練,以應對天氣適應及體力需要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鄭Sir 表示:“家長一定會擔心,他們會覺得登山太危險,十幾歲的小朋友去登山、在山裡出事了怎麼辦等等的想法。那我就致電給家長,一個一個去解釋說明,包括我們的教學目的、理念、安全評估,事前的體能訓練等,讓他們知道這是一次在安全範圍內的冒險體驗,最後大部分家長都理解了。結果,這趟登山之旅終於實行。”
在登雪山時,同學們需要揹着二十公斤的大背包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年紀輕輕的余子恆已是車場及維修部經理
Ryo積極考取各類證照,如小巴、大巴及電工牌,不斷增值自己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Ryo一手包辦控制中心做到車場管理,維修、試車等工作
Ryo經常為同事解決問題,深得同事喜愛,於2015年奪得優秀員工獎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颱風天,車長休息的更亭也損毀嚴重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颱風過境後,不少路面被倒塌的大樹攔得水洩不通,Ryo開著巴士出去檢查巴士路線行車情況,走了很多次都會逆駛,當時只有三、四條線沒有影響。Ryo當日非常忙碌,工作了廿幾小時才回家。隔天,他們緊密和民防中心、交通事務局聯繫,清理阻塞的路面,維修師傅開車出去搶修被浸壞的巴士,在現場拆零件維修免阻塞道路。當時有十幾台車在路邊動彈不得,後來維修人員每天加班維修,兩、三日維修了十六台車。
Ryo參與義載垃圾,冀能盡快清理路面(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道路情況暫緩後,有巴士牌的Ryo便做起了義載,他說:“我幫忙做司機,載義工載垃圾,開公司車、開巴士買飯送餐、問工程公司借車等都做了。我們不斷載垃圾,但後來發現堆田區排隊太花時間,便決定將垃圾運到公司車場暫放,雖然會有異味,但總比在那裡排隊好,最重要是快速搬走垃圾清理路線。緩解了市面情況後,公司發短訊讓我們去載員工的電單車回來維修,一日修復了約二、三十台電單車;之後又到員工家裡幫忙維修窗戶和漏水,那時便先拿膠片頂著熬過另一個颱風……”颱風過後,Ryo坦言看到同事們團結一致工作,感觸頗深。
員工的電單車被運到車場,讓師傅幫忙修理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Ryo和同事一起到員工家維修窗戶或浸漏水,發揮互助精神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https://www.facebook.com/MACAUMPEA/
人才發展委員會下設應用人才促進計劃分組於日前召開會議,由分組組長黃志雄主持。秘書處於會上匯報了即將推出的“人才培養考證激勵計劃”工作進度,邀請勞工事務局介紹近年澳門職業技能測試發展情況,以及為推動居民晉級考證鼓勵措施進行了深入討論;並對企業派遣僱員前往在外分支機構進修培訓作初步探討。
人才發展委員會、教育暨青年局及澳門基金會聯合推出“人才培養考證激勵計劃”,透過獎勵方式,推動增加社會具備一定技能水平的人數,為經濟適度多元儲備各類人才。首階段以語言能力測試作為先導,本年11月開始接受居民申請,為此,秘書處匯報了有關工作進度及新聞發佈會等宣傳工作。
委員會有計劃擴大獎勵目錄以推動下一輪考證激勵工作。為此,邀請勞工事務局介紹近年澳門職業技能測試發展情況。該局代表介紹,近年酒店對設施維護人員、餐飲行業的廚藝人員需求殷切,故該局不斷開辦電工、廚藝類別等考證,並表示該兩類別的考證是透過“一試兩證”的模式進行,即一次考試及格,可同時獲發「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及「澳門職業技能證明」,有助居民拓展創業與就業之路。鑒於目前持證的澳門居民處於初級技能水平較多,委員會同意透過獎勵推動居民晉級考證,藉此鼓勵行業從業員考取更高級別的技能證照,具體獎勵辦法仍在構思當中,期望於下一次會議落實。
隨著澳門社會發展,在外進修培訓及交流機會日增,委員會關注到企業派遣僱員前往在外分支機構進修培訓,對本澳人才培養工作起重要作用。為此,會上有意見認為可先收集大型企業有關派遣僱員在外培訓的資料,同時,亦建議勞工事務局與企業合作推動在職僱員前往其在外分支機構接受培訓,拓展視野和國際經驗,該局表示支持及認同探討各樣可行的做法,稍後時間會再作介紹。
出席是次應用人才促進計劃分組會議的委員包括:黃志雄、陳志峰、戴黃桂玲、梁慶球、馮家超及蘇朝暉。列席嘉賓包括:江毅、張瑋及黃慧茵。
應用人才促進計劃分組會議討論下一輪考證激勵計劃
人才發展委員會、教育暨青年局及澳門基金會聯合推出“人才培養考證激勵計劃”,首階段由2017年11月1日起至2018年6月30日(下稱獎勵期間)推出語言能力測試先導計劃,凡於獎勵期間參加下表所列語言能力測試,並取得奬勵範圍水平級別的澳門居民申請獎勵,獲批者可獲澳門幣1,000元獎勵,但同一項考試於獎勵期間僅可獲獎一次。
該計劃旨在推動居民積極考取證照並取得指定水平,藉此培養及發展居民具備各樣應用性技能。人才發展委員會因應社會發展需要,適時編製獎勵目錄及訂定獎勵範圍,首階段以一些於職業常用的語言能力測試作為先導,未來再考慮逐步擴展至其他職業領域的證照考試,藉此激勵居民考證,提升個人職業素養和技能,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儲備各類人才。
凡申請當日已年滿15歲,且已登記“人才資料登記”系統的澳門居民,於獎勵期間參加測試並考取相關級別,可提出申請,申請文件須於網上提交,由教育暨青年局審批,獲獎者可獲澳門基金會發放獎勵。申請或查閱詳情,請瀏覽人才發展委員會網站(https://www.cdqq.gov.mo/),查詢請致電8295 5123或電郵enquiry.ttp@scdt.gov.mo。
認證機構 |
考試項目 |
獎勵範圍 |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國家教育委員會、 廣播電影電視部 |
普通話水平測試 Putonghua Shuiping Ceshi (PSC) |
考取二級乙等或以上 |
孔子學院總部、 國家漢辦 |
漢語水平考試 Hanyu Shuiping Kaoshi (HSK) |
考取四級或以上 |
Centro de Avaliação de Português Língua Estrangeira (CAPLE) |
CAPLE 葡萄牙語等級考試 |
考取 DIPLE級( B2 )或以上 |
British Council / IDP: IELTS Australia / Cambridge Assessment English |
IELTS General Training Test |
成績達7.0或以上 |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ETS) |
TOEIC Listening & Reading Test |
成績達750分或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