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

特區政府由衛生局負責協調衛生領域內公共及私人機構的活動,並透過提供專科及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執行預防疾病及衛生推廣等工作,保障居民健康。

醫療福利保障

特區政府投入充足的醫療衛生資源,不斷優化醫療服務和完善各項衛生設施。特區政府對居民健康的承擔較大,澳門居民享有較全面的醫療保障。凡持有效澳門居民身份證的人士,前往衛生中心接受服務及由衛生中心轉介到仁伯爵綜合醫院進行輔助檢查,均毋須繳費。

除特區政府規定的特定人士外,仁伯爵綜合醫院提供的服務,均須繳付費用,而澳門居民享有三成收費減免。仁伯爵綜合醫院亦為有經濟困難的澳門居民提供醫療援助服務。

此外,經衛生局分流至離島醫療綜合體北京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簡稱“協和澳門醫學中心”)的免費人士,可繼續享有與仁伯爵綜合醫院相同的免費待遇。自費人士方面,按協和澳門醫學中心的收費標準享用醫療服務。

接受政府和團體資助的醫療單位方面,如鏡湖醫院、科大醫院、工人醫療所等,為符合條件的澳門居民提供固定資助金額或特定的免費疫苗接種服務,另外,同善堂醫療所提供的服務基本免費。

公營醫療服務

衛生局

http://www.ssm.gov.mo/portal/

專科醫療衛生服務

仁伯爵綜合醫院共設有29個專科和24個亞專科,並提供門診、急診、住院、手術、康復等全面醫療服務。仁伯爵綜合醫院秉承衛生局「預防優先,妥善醫療」的宗旨,持續提升醫療服務質素、建設智慧醫院和優化醫務管理,為居民提供更安全優質的醫療服務。

仁伯爵綜合醫院的醫護人員透過不同的專業培訓及到外地進行學術交流等,不斷提升自身的醫療專業水平及技能,促進澳門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繼2012年及2016年先後通過兩次認證的基礎上,2024年再次成功通過澳洲國際醫療服務標準委員會(ACHSI)的認證,亦同時達到「以人為本」標準並獲得「優異評級」,成為亞太地區首間獲得此項評級的公立醫院。

社區衛生醫療服務

為響應及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所倡議「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特區政府在各區設立衛生中心,建成以衛生中心為單位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系統,全澳居民均可在居所附近使用社區醫療衛生服務。

現時澳門共有9間衛生中心及3所衛生站(其中一所為設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橫琴澳門新街坊衛生站)。為居民提供成人保健、兒童保健、口腔保健、學校保健、產前保健、婦女保健、中醫保健、針灸保健、心理保健、戒煙諮詢、營養諮詢、子宮頸癌、乳癌及大腸癌篩查、體格檢查、防疫接種等服務。

醫療補貼計劃

由2009年起,特區政府推出「醫療補貼計劃」,通過每年向每位澳門永久性居民發放醫療券,加強居民的保健意識、補貼居民的醫療開支,以及促進私人衛生單位的發展。2013年度起醫療券的金額已調升至600澳門元。至2018年度,醫療券改以電子方式發放,方便居民使用。

如需更多相關資訊,請參閱澳門衛生局網站

醫療人員及場所

2025年3月,在衛生局登記註冊的衛生護理服務場所480間及私營醫院3間。全澳醫療專業人員有7,294人1

包括第18/2020號法律由衛生局所規範的12類醫療人員執照和受第84/90/M號法令所規範的6類醫療人員(中醫師、牙科醫師、按摩師、針灸師、運動醫學治療師、足病診療治療師)准照。不包括由藥物監督管理局提供的藥劑專業人員(藥劑師、中藥師和藥房技術助理)的數據。

社會福利服務

澳門特區政府的社會福利服務政策,主要是透過與民間機構緊密合作,推動切合實際需要的福利服務,以回應社會需求,解決個人、家庭及社會問題,提升居民生活能力和素質,共同構建和諧社會,幸福家園。

社會工作局

社會工作局(簡稱社工局)是協助制定、統籌、協調、推動和執行澳門特區社會工作政策和社會福利的政府部門。服務範疇包括個人及家庭援助、兒童及青少年、長者、康復、防治藥物依賴和賭博失調,以及社會重返等服務。轄下社會服務設施包括社會工作中心、災民中心、康復服務綜合評估中心、藥物治療中心(美沙酮)、健康生活教育園地和“志毅軒”(賭博失調防治服務)。

2025年,特區政府繼續透過社工局向年滿65歲的澳門永久性居民發放敬老金,發放金額為每人10,000澳門元。同時,亦繼續向持有《殘疾評估登記證》的澳門永久性居民發放殘疾津貼,2025年普通殘疾津貼金額為每人10,000澳門元,特別殘疾津貼為每人20,000澳門元。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2025年創設育兒津貼,向符合資格的嬰幼兒發放每人每月1,500澳門元、每年共計18,000澳門元的津貼,加強對新生兒家庭的經濟支援,鼓勵生育。此外,2023年12月1日起,照顧者津貼先導計劃轉為恆常性措施,津貼金額為每月2,175澳門元。

為推動社會工作者專業發展,第5/2019號法律《社會工作者專業資格制度》於2020年生效,截至2025年4月30日,獲社工專業資格認可累計共2,273人,持有效社工註冊證人數共1,456人。

家庭及社區服務

社工局在澳門不同地區共設立4個社會工作中心及1個服務分站,向陷於困境的個人或家庭提供一般性質的服務,包括個人及家庭輔導、經濟援助、24小時緊急支援服務、災難性援助、機構轉介服務及法律諮詢等。同時,亦為受家庭暴力問題的人士提供輔導服務和所需支援;並負責執行各項福利金和津貼的發放,包括敬老金和殘疾津貼等。

為更有效地提高援助金受益人的工作意願,協助他們重投勞動市場,社工局繼續聯同民間機構推出鼓勵性的就業措施“社區就業輔助計劃”及“積極人生服務計劃”。與此同時,設有專責部門為處於危機狀況的人士及家庭,如家庭暴力、嚴重情緒、自殺行為等個案,擬訂輔導或福利服務計劃,尤其向受家庭暴力影響的人士提供適當的保護及援助措施。

另外,社工局透過資助民間機構開辦各類型家庭及社區服務,主要包括家庭及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社區中心、社區專項服務、庇護及臨時收容中心。各中心/專項服務以三級預防概念透過多元化方法介入,提供預防性、支援性及輔導性服務,促進個人及家庭的成長和發展。

兒童及青少年服務

社工局和公共部門共同合作,以及在社會保護制度範圍內向法院提供協助等,向有關兒童與青少年提供輔助和保護,幫助他們跨越發展挑戰,重建社會關係,以達致健康成長,融入社會的理想目標。

收養服務方面,社工局是澳門特區處理收養個案的唯一法定機構,透過轄下兒童及青少年服務處,履行在收養方面的職責,包括評估收養申請、收養配對及收養個案的跟進等。

法院輔助服務方面,當法院針對未成年人行使審判權時,在《社會保護制度》範圍內就有關個案向法院提供協助;按《違法青少年教育監管制度》之規定,透過社區支援計劃為首次“犯罪”或“輕微違反”事實的年滿12歲尚未滿16歲的未成年人,配合警方警誡後開展輔導及支援跟進服務。 另外,透過與民間機構合作,提供各項兒童及青少年服務,主要包括托兒所,協助家庭照顧幼兒,並提供幼兒成長培育活動。此外,特區政府設有“弱勢家庭幼兒優先入托制度”,為有需要的家庭優先提供受資助托兒所的服務;兒童及青少年院舍/寄養服務(由社工局負責統籌),為因家庭問題而未能得到正常照顧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住宿生活照顧;社區青少年工作隊,對社區上危機青少年提供服務,包括外展工作、青少年生涯發展計劃、危機兒青家庭支援服務、社區支援計劃、預防濫藥服務等;青少年及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為社區上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服務,包括青少年發展活動、青少年輔導及支援服務、家庭生活教育及親子活動、家庭輔導及支援服務、學校支援服務等。

長者服務

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機遇和挑戰,完善長者政策及服務,提升長者的福祉,特區政府成立了由13個公共部門組成的養老保障機制跨部門策導小組,有序落實及執行《2016至2025年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共445項短中長期措施。相關措施涵蓋長者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並以“醫社服務”、“權益保障”、“社會參與”、“生活環境”等四大範疇及其下十四個次範疇的目標作為指導的政策方針。其中,重點成果包括:設立失智症診療中心、增設失智症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推出“戶外平安通服務”、增加各類長者服務名額、推行專科外展醫療服務及長者院舍“遠程門診服務”、開展上落樓出行支援服務、訂立“長者日”、推出“共創耆職長者社企資助計劃”、完成長者權益保障法律制度的立法工作及落實雙層式社會保障制度等。

隨着《2016至2025年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即將完成,養老保障機制跨部門策導小組已啟動下一階段行動計劃的籌備工作,並以大健康、智慧科技、銀髮產業及長者友善共融環境等作為下一階段行動計劃的重點發展方向,藉以落實“家庭照顧,原居安老;積極參與,躍動耆年”的政策方針,致力構建一個“老有所養、老有所屬、老有所為”的共融社會。

在長者服務提供方面,社工局透過與民間機構合作,持續透過資助和技術輔助方式,協助其設立不同的社會服務設施及推行各項社區支援服務,促進改善和提升服務的素質,為有需要的長者提供適切服務,讓長者們安享晚年。當中設有長者院舍及日間護理中心,為健康欠佳及缺乏自理能力的長者提供住宿或日間護理服務;家居照護服務,為體弱或需他人照顧的長者提供家居照顧及支援服務,使其得到合適的關懷與照料;透過團體和長者中心開展的“長者關懷服務網絡”及“獨居長者連網計劃”服務,提供義工探訪、電話慰問及舉辦社區活動,讓長者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關懷;“平安通呼援服務”,為獨居長者和其他有需要人士提供24小時緊急支援服務,同時,服務亦設有“匯應聆”長者熱線服務,提供包括情緒支援、定時問安、社區資訊、轉介服務及定期探訪;長者日間中心及耆康中心為健康良好的長者提供文娛康體等服務。

特區政府於2020年提出設立政府長者公寓方案,目的為優先關顧居住在唐樓單位及在經濟上有承擔能力的長者,提升他們的生活便利和生活質素。政府長者公寓是特區政府一項先導計劃,公寓設有1,815個開放式住宿單位,單位內設有基本生活設備和多項樂齡科技設施,連同大樓配套的多元化服務,為長者提供舒適和安全的居住環境。政府長者公寓已於2024年10月15日投入服務;有關公寓的申請屬恆常化,同時,於2025年12月31日前申請,並在社工局指定的時間內完成選擇單位及簽署使用協議等手續的居民,最多可享有為期六年的使用費八折優惠。

網站連結:https://www.ias.gov.mo/zh/swb-services/elderly-service/government-apartment-for-senior-citizens

社工局與民間機構合作開展“樂安居—獨居長者支援服務先導計劃”,並於2024年10月15日正式投入服務,透過手機應用程式,主動偵測獨居長者和兩老家庭的活動情況,以便對出現異常情況的長者作出關懷和提供支援,提升長者居家安全保障,首階段在政府長者公寓推行。有關服務於2025年1月起,擴展至青洲區及台山區的獨居長者和兩老家庭。

另外,年滿65歲或以上及持有澳門居民身份證的長者,均可申請頤老卡,持卡(實體卡及電子卡)的長者享有由社工局與公共機構及企業簽署合作協議所提供的福利及優惠。

 

康復服務

為落實預防殘疾以及使殘疾人士康復及融入社會之政策,特區政府合共14個部門共同推動《2016至2025年康復服務十年規劃》共366項短中長期措施,涉及13個與殘疾人士生活息息相關的服務範疇,包括殘疾預防和鑑定、醫療康復、學前訓練及托兒所、教育、工作就業和職業康復、住宿照顧、社區支援、社會保障、殘疾人士自助組織發展、無障礙環境建設(通道設施和交通、資訊及通訊科技應用)、康體及文藝活動、公眾教育等。其中,社工局的重點執行成果包括:為托兒所人員提供早療服務知識的培訓、制定托兒所通報個案機制、推行共融托兒所、於受資助托兒所進行幼兒發展篩檢先導計劃、增加各類康復服務名額、開展照顧者津貼可行性研究、制訂《澳門特區無障礙通用設計建築指引》、開展“支持殘疾人士購置輔具及特殊家居設備先導計劃”等。

在康復服務提供方面,社工局透過財政及技術輔助,設施、設備或物料之讓與等方式,支援殘疾人士自助組織的營運,例如支持聽障、視障、肢障、智障、自閉症、精神病康復者家屬等團體開展服務活動、家屬支援和社區教育活動。此外,社工局透過與民間機構合作,主要設有的康復服務包括住宿服務、日間服務及其他服務,其內容如下:
住宿服務包括照顧式住宿服務,為中度或以上智障人士、精神病康復者及殘疾兒童提供長期住宿照顧及康復訓練服務;輔助式住宿服務,包括為輕、中度智障人士而設的小型宿舍,以及為精神病康復者而設的中途宿舍及輔助宿舍,提供過渡性住宿、生活訓練及支援等。

日間服務包括日間康復中心,為聽障人士、智障人士、精神病康復者以及視障人士提供生活技能訓練、康復治療、定期活動和個案支援等服務;職業康復中心,為有一定工作能力的殘疾人士,透過庇護工場或輔助就業服務提供工作訓練,提升他們進入公開就業的機會;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為發展障礙兒童提供早期教育、專業治療及訓練,協助啟發兒童的智能、語言、聽力、人際社交及活動能力發展。

其他服務包括復康巴士服務,主要為行動不便、肢體殘疾及需要血液透析服務的人士提供往返家居和醫院的護送服務。另外,提供非預約的“穿梭復康巴士”服務,透過循環穿梭路線讓殘疾人士外出與親友相聚、參與文娛康樂休閒活動及處理個人事務。 社工局亦為有需要申請或使用社工局資助的康復服務的澳門居民,提供專業的評估服務,協助他們尋求適切的服務配置。

 

防治藥物濫用服務

預防藥物濫用工作主要是面向學校、家庭及社區進行禁毒宣傳教育,透過講座、專業培訓、宣傳海報/單張、傳媒廣告、展覽、遊戲、網頁、線上活動、諮詢熱線、接待服務和各類文娛康體活動等,向居民全面宣傳和推廣禁毒信息,並以財政及技術援助來支持和推動民間機構舉辦各類型禁毒活動。為澳門幼高至高中生提供系統性藥物教育課程,包括“健康生活教育課程"及“智COOL攻略”;同時,為拓展多元化禁毒教育,設立了“健康生活教育園地”,為青少年及居民提供各類文、體、藝活動,帶出禁毒及健康生活訊息。此外,為了應對社會變化及毒品新趨勢,定期進行調研、舉辦研討會及參與國際會議,從中探討服務需求以促進防治濫藥專業發展,並透過“澳門藥物濫用者中央登記系統”持續監察澳門濫藥形勢。 而戒毒康復工作,主要為自願求助的藥物依賴者提供門診戒毒及維持治療服務,也為濫藥者家人提供支援服務。服務內容主要包括:醫療護理、健康檢查、個人心理輔導、家庭輔導、社會支援、轉介服務及戒藥人士職業培訓和生涯發展等。此外,亦資助民間機構開展戒毒綜合服務、高危人士的介入和輔導服務,以及住院戒毒治療和康復服務。

賭博失調防治服務

社工局防治問題賭博處-“志毅軒”是專為受賭博問題困擾的人士提供輔導、專業培訓、推行社區教育及推動負責任博彩之服務單位。此外,委託民間機構開展的“24小時賭博輔導熱線及網上輔導”,提供電話求助及網上輔導服務。

在負責任博彩推廣方面,聯同相關政府部門、學術單位、博彩業界及社服界共同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包括啟動禮、負責任博彩社區快閃活動、社區資助計劃及閉幕禮等。同時,協助推動各持份者執行“負責任博彩”的政策與措施,在娛樂場所和賭博失調防治機構內設置負責任博彩資訊亭,並設有駐場人員講解的“負責任博彩資訊站”,為博彩者提供賭博風險、負責任博彩認知、求助訊息、自我隔離申請等服務。 為加強支援博彩從業員的身心健康發展,社工局透過與民間機構合作,開展包括負責任博彩培訓、健康發展推廣系列活動、博彩業界志願互助發展計劃、桌遊競技賽等活動,強化博彩從業員的個人和家庭調適能力,鼓勵博彩從業員參與有益身心之活動、義工服務和自我增值課程;另與民間機構合作推出“精明理財推廣計劃”,為中小學生舉辦理財教育講座。此外,聯同民間機構開展青少年成癮次級預防服務,及早協助高風險的青少年有效處理因賭博而衍生的問題。

社會重返服務

社會重返服務由社工局轄下社會重返廳執行,主要協助司法機構執行非剝奪自由的刑罰和措施(如:假釋、緩刑附隨考驗制度、勞動代替罰金、訴訟程序中止、司法恢復等),以及執行違法青少年教育監管措施(如:復和、社會服務令、遵守行為守則、感化令、入住短期宿舍等)。 針對更生人士及違法青少年,社工局除設有系統性的矯治輔導課程和活動外,亦與民間機構合作提供住宿、經濟、家庭支援、就業就學等多方面的服務,旨在協助曾違法人士矯正行為,重新融入社會。

查詢

社會工作局
網址:http://www.ias.gov.mo
電話:(853) 2836 7878
社工局轄下社會服務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