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發展委員會舉行2024年度第二次全體會議

人才發展委員會於今(28)日下午在澳門世界貿易中心蓮花廳舉行2024年度第二次全體會議。人才發展委員會主席、行政長官賀一誠於會議上致引介辭及總結發言,委員會副主席、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主持會議。秘書長周昶行、產業專責小組分別於會上介紹澳門特區政府第一期及第二期人才引進計劃的統計數據,委員會成員亦就第三期人才引進計劃的優化方向及其他工作事項作討論。

行政長官賀一誠於發言中表示,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的雙慶之年。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澳門提出“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人才引進計劃的開展是為對接產業發展新需求,第一期和第二期計劃達到預期成效,並將在總結經驗和吸納社會意見的基礎上,持續優化今後的人才引進政策,提高政策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他對委員會各專責小組以及人才引進評審委員會的付出予以肯定,並期望特區政府繼續努力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提升澳門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使更多優秀人才願意來澳創業、工作、生活和定居。行政長官勉勵委員會繼續發揮積極作用,致力推動好“人才培養、人才回流與人才引進”並行的政策,積極把澳門打造成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為澳門的繁榮進步貢獻各位的智慧和力量。

會上,周秘書長和產業專責小組介紹了人才引進計劃的統計數據、第三期計劃的優化方向及委員會其他工作事宜。澳門特區政府於2023年下半年推出三類人才引進計劃,截至2024年10月22日,第一期人才引進計劃的有效申請數共1,036宗,獲納入建議引進人才名單的共有464人,包括高端人才22名、四大重點發展產業相關的優秀人才111名及高級專業人才331名,以企業高管、產業人士以及教研人員為主。學歷方面,已納入建議人才名單的申請人均具有高等學歷,其中超過一半具有博士學位,有超過六成申請人擁有世界前100或中國前20院校學位。隨著第二期人才引進計劃審批程序推進,計劃引進人數將陸續增加,數據將適時公佈。

出席是次會議的人才發展委員會成員還包括:何鈺珊、張作文、吳志良、黃志雄、余雨生、謝永強、龔志明、羅奕龍、蔡炳祥、宋永華、嚴肇基、黃竹君、鄭洪光、馮家輝、胡元佳、楊文遠、葉健雄、高俊輝、李行偉、劉駿、雷民強、盧保康、麥誠軒、莫蕙、唐繼宗、余成斌、黃立峰、黃珮琳。

行政長官賀一誠在人才發展委員會2024年度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發言

行政長官賀一誠出席人才發展委員會2024年度第二次全體會議

【議政課堂回顧】討論澳門人才引進與重點產業發展機遇

日前(7月20日),第十六屆澳門青年議政能力訓練計劃邀請到人才發展委員會  周昶行秘書長擔任分享嘉賓,圍繞“討論澳門人才引進與重點產業發展機遇”這一主題開展深入交流探討,共話澳門未來。


周秘書長從澳門的背景、優勢和狀況等,多角度分析特區政府推出的人才引進制度和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關係,並與學員探討澳門青年在重點產業的發展機遇。


會上青年學員踴躍發問,講現狀、提問題,分享真知灼見,周昶行秘書長亦作詳細解答,現場氣氛非常熱烈。有學員表示認同人才具有流動性,相信未來透過人才的引進、培養和回流等各方面的措施,吸納人才,借助其經驗和知識,培養本地的人才梯隊和人才生態,可帶動澳門的產業多元發展,同時引領社會整體向上進步和促進青年向上流動。

(文章來源:澳門青年聯合會)

新一期人才引進計劃5月21日起接受申請

為推動澳門“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高澳門的創新力、競爭力及國際知名度,進一步帶動本地產業發展和社會長遠進步,特區政府推出新一期人才引進計劃,於2024年5月21日至11月20日期間接受三類人才,合共九個計劃的申請,包括﹕高端人才計劃、以及分別與大健康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金融產業、文化體育及其他產業相關的四個優秀人才計劃和四個高級專業人才計劃。

第一期人才引進計劃已於2024年第一季結束,有效申請數共1,107宗,截至2024年4月30日的審批情況,已有387人獲納入建議引進人才名單,包括高端人才22名、優秀人才83名及高級專業人才282名。

為吸引更多能促進及補足澳門社會發展的各類人才,新一期人才引進計劃在申請條件、得分項目等方面作出優化,同時切合社會所需,優化專業範疇及相應的緊缺專業職務,藉以推動澳門產業高質量發展。此外,透過高級專業人才計劃吸納在世界頂尖學府、澳門高校就讀與“1+4”產業相關學科的尖子學士畢業生,適度地為澳門多元發展提供所需生產力。

人才引進主管實體按適用的人才引進計劃檢視申請人提交的文件及資料,並根據申請人對提高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創新力、競爭力、國際知名度或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貢獻度,以及申請人所具備的專業知識、專業資格或經驗是否屬當前重點引進的專業範疇,還有其按適用的評審準則所獲得的評價等方面審議申請人。人才引進制度訂明嚴謹的審批程序,並設有事前和事後監督機制,主管實體與各部門機關緊密聯繫,對申請作出嚴格甄審,確保申請人符合相關計劃的申請要件,以引入能助力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類人才。

有意申請的人士,可透過人才引進計劃電子申請平台(網址:https://trplatform.cdqq.gov.mo )查閱各類計劃的詳情和網上提交申請,電子申請平台載有申請所需文件及資料、適用的評審準則及審批程序等相關詳細資料,申請人在電子平台開立帳戶後,可辦理申請、上傳文件及接收行政通知等手續。

如有查詢,請於辦公時間致電人才發展委員會秘書處,電話:(853)2855 5108,或電郵至info@cdqq.gov.mo;辦公時間:週一至週四:9:00 -13:00; 14:30 -17:45, 週五:9:00 -13:00; 14:30 -17:30。

新一期人才引進計劃介紹
新一期人才引進計劃介紹
高端人才計劃
大健康產業優秀人才計劃
大健康產業高級專業人才計劃
高新技術產業優秀人才計劃
高新技術產業高級專業人才計劃
現代金融產業優秀人才計劃
現代金融產業高級專業人才計劃
文化體育及其他產業優秀人才計劃
文化體育及其他產業高級專業人才計劃

【新聞轉載】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出席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發言

資料來源: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網址)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出席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發言(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以下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今日(五月八日)上午出席「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的發言全文:

尊敬的陳麗文主任(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杜敏琪廳長(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歐陽瑜司長(澳門特別行政區(特區)社會文化司司長)、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早上好!今天是「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的第二天,對於今天「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暨「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得以順利進行,我對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及澳門特區政府人才發展委員會,在大會籌備期間提供的協助和非常有建設性的建議表示衷心的感謝。我要藉此機會感謝今天出席的重量級嘉賓。他們今天的講話肯定會為我們帶來很多啓發和有意義的思考。

  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香港特區政府的人力政策一直是以培育本地人才為主,引進外來人才為輔,以豐富香港的人才庫,促進社會經濟發展。香港是亞洲國際大都會,在「一國兩制」下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通過廣泛的國際聯繫,一直匯聚全球人才;但面對世界上「人才爭奪戰」越來越激烈,以及香港面對的人口老化和勞動人口下降的挑戰,特區政府除了全面提升高質人才的自家培養以外,也用力吸引、引進世界各地的高質人才匯聚在香港,一同打造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為國家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

搶人才、留人才

  在面對人力短缺的情況下,特區政府實行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引進人才政策,用好全球創新人才資源,致力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為繁榮社會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自二○二二年底開始,我們推出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措施,當中包括大家很熟悉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計劃),而且更新、擴大「人才清單」,以及優化原有的一系列人才政策措施;去年我們也針對高才通計劃下的大學名單,繼續擴大了一部分。通過這些計劃,我們希望可以營造更加尊重人才、更加積極求才的社會環境,而且隨着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人才辦)的成立,我們將會對人才提供更多服務、更好的支持。

  在過去差不多一年半,通過一系列新和優化原有的政策,我們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剛剛政務司司長談到,我們一共收到約29萬份申請,批出近18萬宗,已經來港的人才有超過12萬人;要是加上他們的家人和孩子,就可能要翻一倍了。這些人才及他們的家人和孩子對香港而言,都是優質的人才,為推動香港經濟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

高才通計劃

  高才通計劃的提出,標誌着香港在搶人才方面採取更創新、更大膽的方法。主要是在高才通計劃下,我們採取高度透明、清晰標準的要求,而且不需要人才在來港前有任何獲聘的前設;只要他們符合高才通計劃的申請資格,就可以來港,這提供了高度透明的方法。高才通計劃推出後,我們至今一共接獲約80 000宗申請,批出約65 000宗,來港的人才超過50 000人,而且連同他們的家人和孩子,應該也翻了一倍。

  最近,我們對透過高才通計劃簽證第一批已來港超過六個月的人士進行了跟進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當中已有43%在香港定居,而其餘未來港的高才通計劃人才中,九成表示很期待未來一年內來香港發展。第一批高才通計劃人才中,54%已在香港找到工作,主要投身金融、創新及資訊科技和商貿等行業,這些都是香港主要的核心行業。他們的薪酬普遍比香港一般薪酬高,收入中位數約50,000港元,當中四分之一每月收入100,000港元或以上,10%每月收入200,000港元或以上。

  所以,我們根據第一輪跟進調查所得的基礎推算,二○二三年已抵港的30 000多名高才通計劃人才可為香港帶來每年約340億港元的直接經濟貢獻。這標誌着他們在港一年,為我們的本地生產總值拉動約1.2%。而且,除了經濟貢獻外,高才通計劃人才及其配偶和孩子非常年輕,三分之一在30歲或以下,三分之二是40歲以下,絕大多數是50歲以下。這對香港面對老齡化挑戰下,為香港社會帶來很多年輕的活力。

人才辦

  為吸引更多人才來香港、落戶香港,我們去年十月成立香港人才辦,作為制定人才招攬策略和支援留港人才的專責單位。人才辦為抵港人才提供全面而一站式的支援服務,為他們提供所需資訊,而且幫助他們融入香港社會。

  人才辦也針對不同人才群組制定招攬和宣傳策略,與不同界別的夥伴一同合作,當中包括香港各大商會、協會、經濟貿易辦事處轄下「招商引才專組」、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投資推廣署等,一同在世界各重點市場,包括東南亞和世界各地有著名大學和企業的地方,一同進行推廣活動,積極推廣香港的優勢和機遇,吸引更多人才來港發展。

  這次我們在香港首辦「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就是由人才辦統籌,匯聚世界各地及內地政界、學術、商界及其他界別的領袖,一同交流人才發展趨勢和經驗,以推廣香港作為國際人才樞紐和國家人才門戶的角色和優勢。

加強粵港澳大灣區人才聯合引進

  香港作為國家最前沿和最高度開放的國際化城市,擔當起大灣區人才門戶的角色,匯聚及引入大灣區發展所需的國際優質人才。特區政府全力支持粵港澳加強合作推動大灣區內人才發展和流動。

  剛才政務司司長也提到,粵港兩地今年一月簽署《關於推進粵港人才合作的框架協議》,建立粵港人才合作協調機制工作專班,共同推動各方面人才招攬、培養和交流措施。人才辦正積極擔當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香港和澳門三個人才港的聯繫角色,全力推動高端人才交流培訓、研討、項目對接等活動,推動粵港澳人才發展深度融合,加快推動建設大灣區人才高地。

  剛剛,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簽訂了《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服務合作備忘錄》,以加強大灣區內人才服務工作的交流和合作,營造良好人才發展環境。人才辦非常期待跟一眾大灣區城市一起揚帆出海,共赴海外一些重點目標市場聯合推廣大灣區,攜手推廣大灣區的發展機遇,以吸引更多世界各地的頂尖人才匯聚和扎根大灣區,不斷增強灣區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中國式現代化的一面旗幟。

總結

  去年四月,習近平主席在廣東調研期間,賦予大灣區「一點兩地」的新戰略定位,就是要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習近平主席提到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地建設,形成高端科創人才聚集效應,不單為新時代推進大灣區建設指明了方向,更為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共同發展注入更澎湃的動能。

  香港特區政府會充分善用「背靠祖國、聯通國際、立足大灣區」的優勢,鞏固香港國際人才中心的定位,繼續團結人才、引領人才、成就人才,同時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匯聚交流,為國家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謝謝大家!

粵港澳三地共同舉辦“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
大灣區“9+2”城市簽署人才服務合作備忘錄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局長龔志明、人才發展委員會秘書長周昶行於今(8)日出席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大會由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人才發展委員會共同主辦,在大會上,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共同簽署《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服務合作備忘錄》,藉此加強人才交流和合作,共同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服務平台。

歐陽瑜司長在大會致辭中表示,自國家公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來,大灣區建設正朝著“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方向紮實推進。澳門特區政府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圍繞“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定位,積極把握“一帶一路”、“大灣區”與“深合區”建設等國家重大發展機遇,着力構建符合澳門“1+4”經濟適度多元產業發展結構,並循“人才培養、人才回流、人才引進”多軌並行的方向,完善人才政策的頂層設計。歐陽瑜司長提及,澳門第一期人才引進計劃預期將有超過400宗申請獲納入建議引進人才名單,包括院士、國家精英運動員、知名企業高管,以及各領域的產業人才,達到計劃預期的成效。澳門特區政府會善用中央政府給予的惠澳政策,按步推進人才政策和各項配套措施,促進澳門引才、聚才和育才。

此外,人才發展委員會於同場舉行的“機遇匯人才博覽展”設有澳門展位,介紹澳門人才引進計劃的特點及人才發展機遇,並向大灣區其他城市及國際訪客推廣澳門投資和教育等相關資訊。博覽展於5月7至8日一連兩日展出,匯聚國際、香港及大灣區內的百間公私營機構,吸引了數千名嘉賓參觀,包括內地及外地政府代表、學者、商界領袖、行業翹楚及人力資源顧問等。

透過是次活動,粵港澳三地在人才交流和合作、共同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服務平台等方面將取得更大進步,繼續優勢互補,緊密合作,助力粵港澳人才高地的有效建設。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出席“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
人才發展委員會秘書長周昶行代表澳門特區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及大灣區9個城市共同簽署《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服務合作備忘錄》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教青局局長龔志明、人才發展委員會秘書長周昶行參觀“機遇匯人才博覽展”
“機遇匯人才博覽展”澳門展位

國家再推多項惠澳措施 助力重點產業人才交流合作

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最新公佈,自5月 6日起將出台便民利企出入境管理六項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在北京、上海工作的傑出人才、科研人才、文教人才、衛健人才、法律人才以及管理人才等六類人才,可以憑有關人才證明,單獨或者同時申請辦理有效期1至5年不等的多次赴香港和赴澳門人才簽註,每次在香港或者澳門停留不超過30天。 內地居民赴澳門參展、就醫或從事演藝等活動的,可以憑有關證明文件,在全國任一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視窗申辦1年多次“其他”類簽註。”

有關惠澳措施將為重點產業人才提供簽證便利,進一步促進人員的便捷流動,拓展及深化北京、上海與粵港澳大灣區重點產業人才的交流與人才培養項目的合作,為促進澳門“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創設更多良好條件,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建設。特區政府將用好國家政策,精準對接產業發展需求,積極引進和培養本地各類人才,貫徹落實“人才培養、人才回流與人才引進”並行的政策,組建一個結構良好、質素優良的人才梯隊,為澳門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保障。

人才發展委員會舉行2024年度第一次全體會議

人才發展委員會於今(12)日下午在澳門世界貿易中心蓮花廳舉行2024年度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由人才發展委員會主席、行政長官賀一誠主席主持,並致引介及總結發言,委員會副主席、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亦出席了會議。秘書長周昶行、產業專責小組分別於會上介紹澳門特區政府2023年人才引進計劃的審批情況及新一期計劃的準備進度等,委員會成員亦就澳門特區今後的人才引進工作方向提出建議。

行政長官賀一誠於發言中表示,特區政府致力加快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人才引進計劃正是為配合“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他對委員會各專責小組以及人才引進評審委員會的付出予以肯定,並期望特區政府今後攜手社會各界好好利用和發揮所引進人才的能力,為來澳人才提供創業便利,讓他們留澳深耕發展,推進澳門各產業的發展和壯大。行政長官續指出,今年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年)》實施的開局之年,也是新一期人才引進計劃推出的有利時機。特區政府要實事求是,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精準對接產業發展需求,積極引進和培養各類人才;同時,要始終注重培養本地人才,組建一個結構良好、質素優良的人才梯隊,為澳門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保障。此外,要加強與國內和國際接軌,並借鑒周邊地區的先進和開放經驗,貫徹好“兩會”精神,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不斷提升澳門在人才引進工作的質和量。行政長官勉勵委員會進一步發揮積極作用,致力做好“人才培養、人才回流與人才引進”並行的政策,為澳門的繁榮和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

會上,周秘書長和產業專責小組分別介紹了新一期人才引進計劃的優化策略及委員會其他工作事宜。澳門特區政府於2023年下半年推出的人才引進計劃,截至2024年4月8日,共收到1,137宗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有效申請。申請人包括頂尖的產業領軍人物,如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國內外知名企業的核心管理人員和創辦人,以及本地高校和重點產業的專業人員等。至今獲納入建議引進人才名單的共有282人,包括高端人才21名、優秀人才65名及高級專業人才196名;隨行家團方面,共有429人,包括238名未滿18歲子女和191名配偶,其中124名配偶擁有碩士或以上學位。隨著審批程序推進,2023年計劃的引進人數將陸續增加,最終獲批數據將於審批程序結束後適時公佈。目前,專責小組正按《人才引進法律制度》的執行情況,配合各產業的實際發展,於開展新一期人才引進計劃前檢視評審準則和人力資源緊缺的專業職務的清單內容,新一期計劃將於2024年第二季適時推出。

出席是次會議的人才發展委員會成員還包括:許麗芳、何鈺珊、張作文、吳志良、戴建業、余雨生、陳守信、謝永強、龔志明、羅奕龍、蔡炳祥、宋永華、嚴肇基、黃竹君、鄭洪光、馮家輝、胡元佳、楊文遠、葉健雄、高俊輝、劉金玲、李行偉、劉駿、雷民強、盧保康、麥誠軒、唐繼宗、余成斌、黃立峰、黃珮琳。

行政長官賀一誠出席人才發展委員會2024年度第一次全體會議
行政長官賀一誠主持人才發展委員會2024年度全體會議
行政長官賀一誠出席人才發展委員會2024年度第一次全體會議

【圖文包】二○二四年財政年度施政方針 - 社會文化範疇

文化體育及其他產業優秀人才計劃及高級專業人才計劃接受申請

澳門特別行政區第7/2023號法律《人才引進法律制度》於2023年7月1日起生效。文化體育及其他產業的優秀人才計劃和高級專業人才計劃今(14)日起於人才引進計劃電子申請平台接受申請。高端人才計劃、大健康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及現代金融產業的相關人才計劃已於早前開通申請。

文化體育及其他產業優秀人才計劃的申請期為2023年11月14日至2024年3月13日。計劃旨在引進能推動文化體育及其他產業發展、具專業經驗及技術能力,並在下列專業範疇表現卓著的人士:(一)文體娛樂發展;(二)數碼媒體發展;(三)片區活化;(四)文體商貿經銷;(五)體育競賽培訓;(六)翻譯及傳譯;(七)廚藝管理;(八)會議展覧業務發展;(九)教學及研究;(十)市場活動發展。

申請人須同時符合下列要件:具備節目管理、項目策劃及管理、影視製作、攝影學、電影學、多媒體傳播、設計學、音樂、數字媒體學、智能交互設計、建築學、景觀建築學、城市規劃學、建築遺產保護、文化遺產管理、文化產業管理、藝術管理、藝術、體育學、運動科學、體育管理、體育產業管理、教育、翻譯及傳譯、葡文、計劃所指的特定語種、語言學、法律、營養科學、廚藝管理、餐飲管理、會展管理、公共關係、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學或相類學科的學士或以上程度的學位,且具上述專業範疇不少於4年的工作經驗,又或具備其他學科的學士或以上程度的學位且具上述專業範疇不少於6年的工作經驗;年滿21歲;具備良好的中文、葡文或英文任一語文的表達能力;按計劃所訂的計分表,在總分300分中取得200分得分。

文化體育及其他產業高級專業人才計劃的申請期為2023年11月14日至2024年3月13日。計劃旨在引進能支持文化體育及其他產業發展,並在下列專業範疇具專業經驗及技術能力的人士:(一)文體娛樂發展;(二)數碼媒體發展;(三)片區活化;(四)文體商貿經銷;(五)體育競賽培訓;(六)翻譯及傳譯;(七)廚藝管理;(八)會議展覧業務發展;(九)教學及研究;(十)市場活動發展。

申請人須同時符合下列要件:具備節目管理、項目策劃及管理、影視製作、攝影學、電影學、多媒體傳播、設計學、音樂、數字媒體學、智能交互設計、建築學、景觀建築學、城市規劃學、建築遺產保護、文化遺產管理、文化產業管理、藝術管理、藝術、體育學、運動科學、體育管理、體育產業管理、教育、翻譯及傳譯、葡文、計劃所指的特定語種、語言學、法律、營養科學、廚藝管理、餐飲管理、會展管理、公共關係、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學或相類學科的學士或以上程度的學位,且具上述專業範疇不少於2年的工作經驗,又或具備其他學科的學士或以上程度的學位且具上述專業範疇不少於4年的工作經驗;年滿21歲;具備良好的中文、葡文或英文任一語文的表達能力;按計劃所訂的計分表,在總分300分中取得150分得分;獲本地僱主聘用或承諾在居留許可決定產生效力之日起計九十日內聘用,並須擔任符合計劃所列的人力資源緊缺的專業職務;上述獲聘用擔任專業職務的薪酬水平年薪須達澳門元360,000元,如屬持有由具公信力世界大學排名榜中院校排名前五百名的澳門院校所頒授的學士學位且畢業成績平均積點(GPA)達3.6分,又或碩士學位且畢業成績平均積點(GPA)達3.7分者,上述獲聘用擔任專業職務的薪酬水平年薪則須達澳門元300,000元,以上薪酬均以全年稅前總報酬計算,不論其給付名稱、給付形式或計算方式為何。

人才引進計劃電子申請平台設有公告欄,公佈開展各類人才引進計劃,並載有《人才引進計劃申請指南》,列明申請所需文件及資料、申請步驟、適用的評審準則等相關詳細資料。申請人透過電子平台開立個人帳戶後,可辦理申請、上傳文件及接收行政通知等手續。

詳情請瀏覽人才引進計劃電子申請平台(網址:https://trplatform.cdqq.gov.mo );如有查詢,請電郵至 info@cdqq.gov.mo

現代金融產業優秀人才計劃及高級專業人才計劃接受申請

澳門特別行政區第7/2023號法律《人才引進法律制度》於2023年7月1日起生效。現代金融產業優秀人才計劃及現代金融產業高級專業人才計劃今(6)日起於人才引進計劃電子申請平台接受申請。高端人才計劃、大健康產業及高新技術產業的相關人才計劃已於早前開通申請,其他重點產業的人才引進計劃亦將稍後公佈及開展。

現代金融產業優秀人才計劃的申請期為2023年10月6日至2024年2月5日。計劃旨在引進能推動現代金融產業發展、具專業經驗及技術能力,並在下列專業範疇表現卓著的人士:(一)債券市場業務發展;(二)財富管理業務發展;(三)可持續金融業務發展;(四)商業銀行業務發展;(五)保險業務發展;(六)金融科技技術應用開發;(七)金融研究。申請人須同時符合下列要件:具備金融產業相類學科的學士或以上程度的學位且具上述專業範疇不少於四年的工作經驗,又或具備其他學科的學士或以上程度的學位且具上述專業範疇不少於六年的工作經驗,又或具備其他學科的學士或以上程度的學位且取得金融產業相關的專業資格及具上述專業範疇不少於四年的工作經驗;年滿21歲;具備良好的中文、葡文或英文任一語文的表達能力;按計劃所訂的計分表,在總分300分中取得200分得分。

現代金融產業高級專業人才計劃的申請期為2023年10月6日至2024年2月5日。計劃旨在引進能支持現代金融產業發展,並在下列專業範疇具專業經驗及技術能力的人士:(一)債券市場業務發展;(二)財富管理業務發展;(三)可持續金融業務發展;(四)商業銀行業務發展;(五)保險業務發展;(六)金融科技技術應用開發;(七)金融研究。申請人須同時符合下列要件:具備金融產業相類學科的學士或以上程度的學位且具上述專業範疇不少於四年的工作經驗,又或具備其他學科的學士或以上程度的學位且具上述專業範疇不少於六年的工作經驗,又或具備其他學科的學士或以上程度的學位且取得金融產業相關的專業資格及具上述專業範疇不少於四年的工作經驗;年滿21歲;具備良好的中文、葡文或英文任一語文的表達能力;按計劃所訂的計分表,在總分300分中取得150分得分;獲本地僱主聘用或承諾在居留許可決定產生效力之日起計九十日內聘用,並須擔任符合計劃所列的人力資源緊缺的專業職務;上述獲聘用擔任專業職務的薪酬水平年薪須達澳門元600,000元,以全年稅前總報酬計算,不論其給付名稱、給付形式或計算方式為何。

人才引進計劃電子申請平台設有公告欄,公佈開展各類人才引進計劃,並載有《人才引進計劃申請指南》,列明申請所需文件及資料、申請步驟、適用的評審準則等相關詳細資料。申請人透過電子平台開立個人帳戶後,可辦理申請、上傳文件及接收行政通知等手續。

詳情請瀏覽人才引進計劃電子申請平台(網址:https://trplatform.cdqq.gov.mo );如有查詢,請電郵至 info@cdqq.gov.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