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MOS國際賽十二年奪10個冠軍——專項導師戴錦源:澳門人可以的!
對只有六十多萬人口且資源受限的澳門來說,參加任何國際性賽事並想突圍,都要面對更大的挑戰,付出更多努力。近年,澳門無論在體育、科普及職業競技等國際賽事上屢創佳績,除政府、學校和業界的積極推動,澳門選手不懈努力外,一直默默站在比賽台下的導師和教練是重要的助力者。現時身為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下簡稱“CPTTM”)標準、管理及培訓考試部經理的戴錦源,就是其中一名俵俵者。他領軍澳門隊自2012年到2024年連續12年參加了“Microsoft Office軟件技能全球大賽”(下簡稱“MOS”),取得10個世界冠軍、10個世界亞軍的驕人成績,今年更榮獲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頒發“2023生產力促進獎”服務精英三等獎,是澳門以至國家對他帶領一代又一代本澳青年出戰國際賽事並屢獲殊榮的高度肯定,“澳門不缺人才,澳門人是可以的!”戴錦源與澳門學生共同向世界證明了。

主動敲CPTTM大門 成就日後育人之路
自小喜歡思考,想法天馬行空,戴錦源深信科技會為人類社會帶來前所未有的改變和影響,所以在澳門大學修讀電子及電機工程專業。畢業時,澳門就業環境低迷,他看到CPTTM的名字中有“科技”二字,便大膽敲門,更敲開了一條不凡的作育英才之路,一走便二十多年,期間不斷求變、把握機會,一步步晉身為世界級金牌教練。
一切始於2001年戴錦源加入CPTTM開始。最初只做行政,兩年後CPTTM要開設Microsoft Office認證課程,建議他考取相關證書後轉型培訓工作,戴錦源毅然接受,因為喜歡嘗試新事物。“我(對教書)好有興趣,一直想知是何原因驅使成年人白天忙完工作後,夜晚還有精神和興趣來上課?”
從參賽只為增見識 到屢奪冠亞軍佳績
戴錦源人生的轉捩點在2012年,他被公司委以重任,擔任MOS澳門區項目負責人和導師至今,具體工作包括每年組織賽事、人員選拔、培訓及帶領澳門選手參賽等。而MOS是全球最大規模的電腦軟件競賽之一,每年吸引世界各地逾百萬名13至22歲的學生參賽,賽事難度與日俱增,難得戴錦源及其徒弟們越戰越強。
十二年間收穫10個世界冠軍、10個世界亞軍及1個世界季軍,所有參賽的澳門選手均能取得前10名,佳績令人鼓舞,而第一次帶隊的畫面仍歷歷在目。戴錦源說,當時大家只抱學習和見識的心態,不要輸得太難看就可以了,沒想過一擊即中。“首次參賽時,有學生跟我說,“阿Sir,Office是美國人發明的,我們怎有可能贏到冠軍呢?但當大會宣佈王嘉暉獲得Excel(Office 2010)亞軍時,全隊人瘋了般衝了出去!當時的心情,就好像澳門足球隊打入了世界盃決賽周一樣,簡直無法想像。”回想起這個永世難忘的情景,其興奮之情仍洋溢臉上。他還透露當年一段小插曲,王嘉暉臨頒獎禮前才跟他說沒有帶皮鞋,因沒想過會得獎。為此,他倆跑到老遠的市區匆匆買了一對皮鞋才上頒獎台。令人振奮的是,王嘉暉2013年在Word(Office 2010)比賽更上一層樓,為澳門在Microsoft Office全球大賽中首次奪冠。

由Where is Macau? 成MOS賽事的強隊
澳門隊在MOS一鳴驚人,為了讓澳門隊的水平得以持續和提升,戴錦源與CPTTM制訂了一套兩步走的培訓計劃,第一步向學校散播種子,推廣認證考試與全球大賽,形成自小培養的梯隊式培訓機制;第二步邀請歷屆獲獎者加入專家組,戴錦源作為專家組的核心人物,十多年來維繫著一班愛徒,默默地共同為澳門隊付出。他解釋,Office版本轉變很快,單靠選手自己學習並不容易,倘有師兄師姐親身傳授實戰經驗及技巧,是最快、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提升方法。
儘管不少師兄師姐已出外升學或工作,但仍透過網絡出題給師弟妹練習、觀看比賽直播以及傳送祝賀短訊等,“代代相傳至關重要,澳門隊很團結,這是我們的優勝之處。因為即使今年的選手已贏取了獎項,但他們希望下一批澳門選手都能贏。而我們上台領獎穿的是澳門隊服,並非如大多數國家或地區的參賽者般穿著校服。”
成功非僥倖,澳門隊在MOS取得佳績,既是導師與學生之間的互信互助、互相成就的結果,也是戴錦源個人成長的過程,多年來帶領澳門青年學生成長的戴錦源娓娓道來。首先是鬥心,他認為澳門學生潛力無限,與其他國家地區選手相比,澳門學生更專注和勤力,很有決心要拿世界冠軍。”儘管平時未必顯露出來,但他們對冠軍非常執著!”接著是團結一心,他讚賞澳門學生很乖、很無私,明白自己代表澳門而非個人,這股團隊精神打破了澳門學生自信不足的老問題,這一切建基於前輩們的成功累積,此乃他們參賽的原動力及底氣。“第一次參賽時被人問“Macau? Where is Macau?”,當年我們仍帶點閃避和自信心不足,現在澳門隊在MOS,就像足球場上的巴西隊,是人所皆知的強隊。澳門選手的心態與當年有天淵之別了。”
他們在MOS的優秀表現亦一洗過去社會總認為澳門欠缺相關人才的固有觀念,戴錦源指導過的過半學生都投身資訊科技或其他科技相關行業。他表示,現在澳門學生的條件和資源優越,選擇海外升學或工作的大有人在,且不少在外的澳門人才都想回流發展。“相信當澳門經濟得到適度多元發展,就業市場有更多合適工作機會時,在海外的澳門人才自然回來。”他對此充滿信心。

邀任為澳殘隊教練 深悟育人真正意義
俗語說,嚴師出高徒,但戴錦源並不嚴,訪問期間談笑風生,他一直當學生是朋友,自己並非高高在上的導師,例如曾有位學生初來時,無論戴錦源怎樣和他搭話均不理會。後來戴錦源看到他的書包總掛著一個模型公仔,便四處打聽,“原來是日本一個虛擬角色。我找到相關資料後,便由這個公仔的話題入手,學生突然就和我聊天了,因為我打開了他的心窗。他後來也成為了世界冠軍。”
2016年的一次特殊經歷,更讓戴錦源從“導師”蛻變成為“教練”。當年他受邀擔任第九屆國際殘疾人士技能大賽澳門代表隊的專家導師。該項賽事是國際復康界四年一度的盛事,被譽為“殘疾人士技能奧運會”,當屆賽事在法國波爾多舉行,戴錦源負責培訓一位患有自閉症的學生參加英文文字處理項目。培訓之初,學生比較抗拒與他溝通。後來他發現學生的父親每次都陪同兒子前來,並且一直在教室外等候,學生與父親的關係非常好,於是他主動與學生父親交流並建立友好關係。“當學生看到爸爸與我是好朋友,有講有笑,便慢慢開始信任我,讓我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我們可以直接溝通了。”
最終,這位學生取得全球前五名的理想成績,戴錦源在參賽過程中亦看到世界各地的殘障選手拼盡全力比賽,深刻領悟到教練與導師的根本區別。“我做導師時,可能只單向地將知識灌輸給學生。但教練除了傳授技能外,更要觀察並排除一切會影響選手的周邊因素,再去引導他。”這次經歷讓戴錦源得出了“打開學生心扉、建立互信、因材施教”的育人哲學,這對他往後的培訓工作影響深遠。
“我的初心是讓來上課的人都能學到東西,幫助他們提升。事實上,課程確令學員有所得益,我也與不少學生保持著長久的朋友或合作關係。”戴錦源點出,做培訓必須與時俱進,因每次培訓要求都不同,每位學員亦帶著不同的目的與期望而來,作為導師、教練需持續學習,需要不斷更新知識以應對學生及社會發展的需求,正是這種持續挑戰、與人互動又能助人的過程,讓他找到巨大且持續的滿足感及新鮮感,在培訓崗位上堅持了二十多年仍熱忱不減,“看著學生在比賽中拿到好成績,或即使沒獲獎但自信心提升了很多,我都很有滿足感。不知不覺,在中心已經二十四年了。這是我畢業後的第一份正職,當初無法想像能做這麼長時間。”

工作獲得國家認受 獎項視為前進動力
戴錦源現負責專業培訓、證照考試等工作,是“國家職業資格—澳門統籌單位”考務科科長,其培訓範疇涵蓋Microsoft Office、創業、培訓、管理技巧等,更以培育澳門複合型技術人才為己任,其實他也是其中之一。早在2016年,身為澳門餐飲行業協會理事的戴錦源,運用所教所學的品牌、營銷等知識,幫助家人的老餐飲店進行品牌重塑,獲選為第21屆中國飯店金馬獎“中國餐飲業優秀青年企業家”。
藉著二十多年在軟件應用及專業技能培訓方面的出色表現,多次擔任國際賽事導師、組織和帶領澳門學生出戰國際賽事,戴錦源在CPTTM推薦下,今年1月榮獲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頒發了“2023生產力促進獎”服務精英三等獎,是澳門獲此國家級獎項的第一人。生產力促進獎由中國的科學技術部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共同批准設立,旨在鼓勵和表彰在科技服務和生產力促進領域取得突出成績的集體和個人。具高度認受性。
戴錦源有感CPTTM的多年栽培成就了今天的他。“過去獎項多頒給學生,頒給幕後導師的比較少。澳門有很多有心的導師,他們做了很多工作。我幸運地被看見,希望這個獎能讓更多同業也被看見,為他們帶來啟發,他們一定可以做得到。”他強調該獎項是推動他不斷向上的動力。
展望將來,戴錦源會協助CPTTM籌建國際考試中心,引入更多適合澳門的國際資格認證;同時繼續“以賽促學”,多辦不同類型的比賽,培訓更多複合型人才。他寄語澳門年青一代:“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永遠不要覺得自己已經很好,又或者已學會了很多東西而滿足現狀。相反,要保持學習,讓自己不斷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