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緊時代動向,研發最好的產品——專訪美國半導體企業主管李展峰

在現今都市的日常裡,我們的生活是離不開電子產品,在這個「數碼化革命」的時代,各種電子產品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隨著電子產品的日趨普及,製造這些精密儀器的行業也迅速擴展,我們經常聽到的「半導體」製造業就是其中之一,不論是手機、電腦和其他電子產品,裡面由大量稱為「晶片」的半導體組成,它們如同細胞一樣的重要性。

近年,各個國家加緊推動半導體的研發技術和生產,人才在半導體行業是不可或缺的資源。今次我們為大家介紹在半導體行業多年的電子工程師李展峰。他在澳門中學畢業後,遠赴加拿大修讀電子工程系,其後二十多年在美國從事電子工程的工作,現時是全球第二大半導體裝置生產商——亞德諾半導體(Analog Devices)的企業產品營銷主管。

興趣始於實踐

李展峰選擇向電子工程的方向前進,與他的中學學習有關。他記得中學時每星期有兩三堂課在機械工房裡實習,學習接駁電線、連接LED燈泡的電路,還有使用車床來製造一些物件,透過在車床的實踐,令他了解課本裡的知識如何應用到日常生活裡,激起他對電子工程的興趣。

即使已經畢業多年,但李展峰認為在學校的知識依然非常實用,特別是在海外的生活。一旦遇上家居水電上的問題,他在中學時的知識也能大派用場。當時的學習內容不但啟發李展峰日後的人生方向,更教授了一門生活的手藝,「這令我覺得可學以致用,可以說是學習了一門手藝,讓我們知道怎樣應用,以及怎樣在社會上生存。」

李展峰(左二)與同學攝於電子工程系

投身半導體行業

李展峰中學畢業後,便前往加拿大升學,他因興趣選擇在大學修讀電子工程。然而,電子工程的領域覆蓋範疇廣泛,從儀器工程、通信、控制系統、半導體等眾多領域,他坦言剛剛畢業時並沒有很明確的發展方向。由於當時加拿大的電子工程主要在通訊類,缺乏設計的工作,李展峰轉往電子工程產業更蓬勃的美國,尋找他的第一份工作。

到達美國後,李展峰在德州一間公司擔任硬體設計工程師。這間公司正打算建立生產液晶體的生產線,但並不了解怎樣設計,他的工作就是協助公司設計液晶體的生產線。一年後,他又前往加州的菲尼薩公司(Finisar)工作,編寫設計測試光纖模組的軟體。李展峰認為這段期間是人生的一個摸索階段,儘管大學時主修電子工程,學習多個領域的基礎知識,但缺乏實踐的時間和經驗。「我在工作時才真正應用學習到的知識,並且啟發自己的人生和進修。」

1991年11月12日,菲尼薩公司(Finisar)首次公開募股(IPO)

在2002年,李展峰開始接觸到半導體製造的行業。為何他選擇從軟體設計轉向半導體行業?他解釋,軟體相關的工作必須不斷鑽研和深造,正如軟體需要更新一樣,軟體領域的人員也要時刻學習,方可追上時代和節奏。「基本上,在1980至1990年代之後,軟體的發展非常迅速,對用戶而言是追上時代,而對研發人員則是必須要經常進修,可以說是一項很高速的工作。」相較之下,半導體行業有著較為悠久的發展,行業的轉變速度不如軟體那麼高。李展峰考慮兩者的特性,認為自己對半導體行業更感興趣,且行業節奏更適合自己,決定投入在半導體行業的發展。

初時,李展峰在一間半導體公司擔任應用工程師。他解釋當晶片設計後,應用工程師的工作就是按顧客使用的需求作測試,確保晶片符合產品的規格。作為應用工程師,雖然工作以實驗室作測試居多,但不乏與客戶和市場部的同事接觸。經過近七年的時間,李展峰認為自己較適合企業產品營銷的崗位,於是在2009年修讀工程管理碩士,其後在2014年加入仙童半導體(Fairchild)旗下的安森美(onsemi),擔任企業產品營銷主管,正式開始營銷的工作。「從大學畢業到營銷的崗位,我花了十多年時間打好自己在工程上的基礎,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不是突然的轉變。我認為營銷的崗位比較適合自己,能夠接觸更多客戶,也能看到市場將來的需求。」

李展峰(後排持旗者)在仙童(Fairchild)半導體工作,與團隊在中國內地活動時合照

讓產品為客戶加分

在2019年,李展峰加入美信集成產品(Maxim Integrated),他在2012年曾經在這間公司擔任產品經理,而幾年後重返公司時,他是擔當企業產品營銷的領導層。他表示當時美信依賴出產舊款的電子產品,但舊產品的售價只會愈來愈便宜,產品線的收入也愈來愈低。為了扭轉公司營利上的劣勢,他帶領團隊投放資源研發新的產品。「我的主要工作是在產品線的規劃和定義,換句話是把我們的資源投放在哪種位置的產品上,因為公司給予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該如何投放這些有限的資源,希望可以得到最好的回報,這就是我們企業產品營銷部門的工作。」

李展峰(右)在美信集成產品(Maxim Integrated)工作時代表公司出席金鼠獎頒獎典禮

那麼該怎樣研發吸引客戶的新產品?李展峰認為,最重要是創造與競爭對手有區別的產品,因為如果大家生產相同的產品,最終只會演變為沒有意義的價格之爭。「美國企業重視為產品帶來附加價值(Premium),使產品既能具備特色的同時,亦能讓客戶受益,令顧客願意付出更多的資金來增加自己產品的優勢。」他表示,自己過去幾年帶領團隊研發延長電池使用壽命的產品,能夠降低電量消耗,讓電子產品有更長的操作時間,而他們的產品應用到蘋果第三代耳機、Amazon的電子門鐘、Garmin的運動型手錶等。經過三年的努力,美信的產品線從負增長扭轉,營利增加1.7倍。

不過現今電子科技日新月異,各種電子產品推陳出新,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應該保持對市場未來發展的觸覺,保證貨品的領先地位。李展峰認為必須經常與客戶溝通,他表示自己的其中一項工作就是經常聯絡各大企業,如蘋果、三星、微軟、Amazon、Meta和任天堂等。「雖然一些公司未必全面公開未來的研發計劃和方向,但通過與他們的溝通,我們可以估計和預測他們下一步的行動,隨著我們接觸的客戶愈多,便可找到這些企業發展的共通點,從而得知產業未來的趨勢,並規劃新產品來滿足他們的需求。」

了解市場的將來動向,規劃滿足客戶和市場的產品,讓公司付出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回報,這就是企業產品營銷的工作。

看好大灣區的潛力

近年,粵港澳大灣區的高端科技產業迅速崛起,尤其是深圳的發展,令李展峰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認為深圳的發展在國內屬於領先的水平,即使放在亞洲區也是處於前沿的位置。」他表示,不論是半導體類、手機類、醫療器材類、汽車類的公司都集中在深圳,一些公司更設有工業區,興建多座辦公大樓供員工工作和生活,人才和資源的滙集使深圳成為大灣區發展的「引擎」。「我覺得整個大灣區的發展,深圳基本上是核心,因為這裡有三四百間上市公司,公司數量只會愈來愈多,且向外擴張。」

在2019年起,中國加緊對研發半導體的自產技藝,打造「中國芯」,而上年澳門政府亦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投放大量資源,計劃開辦半導體的項目。李展峰亦有留意相關的政策,他建議項目的發展應該多思考產品的優勢。「半導體行業的競爭不是一個新興的行業,業內的競爭也走向白熱化,你要做出一些具吸引力的產品才能令其他公司願意合作。深合區的半導體項目必須要找到自己的獨特之處,做出我有人無的產品,才能有利日後的發展。」

李展峰在碩士畢業典禮的照片

除了制定項目的發展方向,李展峰指出人才在半導體行業是不可或缺的資源,而深合區乃至大灣區的發展是給予有意投身的年青人才的機會。他建議有意向半導體或電子產品方向發展的年青人需獲得電子工程碩士,而在畢業後不用急於決定方向。「電子產業是非常專業和很大的領域,包括設計、測試、市場、銷售等多個前端和後端範疇,開始時可以邊學邊做,慢慢嘗試和摸索。」

李展峰勉勵年青人應該要尋找自己感興趣、帶來熱情的工作。「如果你覺得有興趣,你不會感覺厭倦。成功是要講求堅持,而堅持最重要的是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