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藍皮書促港澳轉型發展

    【澳門日報消息】最近發佈的粵港澳大灣區藍皮書《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改革報告(2021)》建議,進一步完善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協調機制,在大灣區下加快港澳轉型發展。

    報告展望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形勢時指出,二一年大灣區將充分發揮產業和區位優勢,增加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功能,率先探索有利於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

    政策建議:其一是完善合作協調機制。大灣區在密度、力度和廣度和優先等方面都具備優良條件,發展空間和潛力不亞於長三角、京津冀地區,更有望成為面積、人口、科技創新和市場化等綜合水準最高國家級重點區域,但社會制度、人文差異、交通運輸、協調管治、實施機制等存在重點和難點。

    完善合作協調機制

    新時期大灣區要以市場為主導、打破行政區域規劃限制,樹立一體化發展意識,通過政府和市場協同推進,在跨境金融、交通等關鍵領域形成促協調發展新體制機制,落後地區補齊發展短板、發達地區克服“樽頸”制約,實現高質發展。

    其二,當前中國面臨的發展環境更加複雜,需要盡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大循環性互動的新發展格局,倒逼從疫情衝擊下“被動型”防禦策略轉為政策驅動下“主動型”攻守兼備的發展策略,利用發掘內需潛力的新格局意義重大。

    粵港澳大灣區地處我國內外循環結合區,建設大灣區過程也是經濟內外循環互動過程,需要發揮大灣區在體制機制、人才等方面優勢,不斷開拓創新,帶動雙循環快速發展。

    其三,要在大灣區框架下加快香港和澳門的轉型發展。因為港澳已基本把輕工業轉移到內地,又錯失發展信息產業的良機,存在產業空心化問題,一些曾被隱藏的深層次經濟問題和矛盾浮出水面,包括製造業萎縮、產業單一化,嚴重滯礙經濟轉型。

    港澳促適度多元化

    此外,香港、澳門作為開放的小型經濟體,對外部經濟環境有極高依賴性,二○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進入港澳的旅客斷崖式下跌,經濟顯著收縮,一些中小企業甚至大型企業的正常經營面臨巨大挑戰,居民的正常就業和生活也面臨諸多不利因素,各方承受巨大壓力。

    未來港澳將迎來新一輪再工業化升級,為增強港澳地區暢通國內大循環、聯通國內國外大循環功能,港澳兩地需要準確把確自身角色和定位,以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為契機,發揮獨特優勢,在加速再工業化進程調整經濟結構,帶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