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結構提升

    【澳門日報消息】省統計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經濟發展比較研究報告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既有潛力亦遇到新挑戰。高層次人才方面,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結構優化,每十萬人大學程度一萬五千八百一十九人,作為科學和應用研究中堅力量與先鋒的兩院院士看,粵港澳大灣區有一百四十五人。

    機制體制挑戰大

    第一是在體制和機制方面,粵港澳大灣區是在“一國兩制”下的區域協調的新機制,具有“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的不同特徵,因此粵港澳大灣區既要在國內的區域經濟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成為了動力強勁的空間引擎。

    粵港澳大灣區同時又要在國際經濟發展空間格局中佔據中心地位,力爭與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並駕齊驅。即對內要推動珠三角九個城市提升經濟效率,實現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對外要突破“兩制”約束,推動粵港澳三地交通、基礎設施等硬件以及制度、規則等軟件的銜接和統一。

    由於粵港澳大灣區要在要素來源、資源配置、市場聯繫、經濟貿易合作等大力提升國際化水平,增強發展的動能。

    投資增速有優勢

    第二是在在國內國際雙循環動力方面,投資需求為發展提供基礎保障。從投資增速看,二○一六年至二○一九年,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個城九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達到百分之十二。其中二○一九年粵港澳大灣區九個城市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達到百分之十二點三,比全國高出了七點八個百分點。

    一方面,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交通互聯互通為抓手,推進大灣區基礎設施一體化,推動了大灣區基礎設施投資快速增長;另一方面,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的轉型升級,傳統產業逐步外遷至東南亞以及中西部地區導致製造業投資下降。

    二○一九年粵港澳大灣區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等傳統行業投資降幅達兩位數以上;隨着人工等成本上升,企業尤其是外資企業利潤下降,影響製造業投資增長,九個城市工業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利潤總額下降百分之○點四。

    高層人才待增多

    第三是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達,人口衆多,消費能力較強,具有較大消費潛力,聚焦消費升級提升需求,推動經濟增長。二○一九年珠三角九個城市消費增速回落○點三個百分點。

    第四是人才方面,二○一八年廣東每一千名製造業就業人員中,研發人員為四十八點四九人,當年企業研發機構人員中碩博士佔比百分之十二點六,比二○一三年回落三點二個百分點。

    廣東研發人員中博士學歷人數比全國平均低二點八個百分點。(更多)